发布日期:2019-03-10 来源:350vip浦京集团儿科 编辑: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 65 岁)、幼儿(<5 岁;<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伴有基础疾病者、肥胖及孕妇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二、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流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无并发症病程呈自限性;但亦可出现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及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其中肺炎最为常见,是流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流感的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
(一)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即可临床诊断流感。
(二)确定诊断病例
确定诊断需有上述临床表现,且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
(三)识别重症与危重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1. 持续高热>3 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1. 呼吸衰竭; 2. 急性坏死性脑病; 3. 脓毒性休克; 4. 多脏器功能不全; 5.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四、流感的治疗与预防
(一)基本原则: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特殊人群及危重人群应住院治疗;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抗流感病毒治疗是流感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优,是抗流感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特别对于重症高危患者甚至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即可直接进行抗病毒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常用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帕拉米韦,均适用于儿童。
(三)重症病例: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撑。
(四)预防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等。
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