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下午四点,妇幼分院2019年度第三次青年科研沙龙学术交流活动在6163银河com康馨楼五楼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科研沙龙活动主题为《转化医学的艺术》,主讲人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吕凌教授。科研沙龙由张雪静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青年科研沙龙人员和研究生。
吕凌教授开场讲述了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的不同特点,先容到临床医生在一线工作,需要有更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与痛苦。相比于基础研究的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临床医生注重的是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主诉,做的更多的是转化医学。
吕凌教授先容了转化医学的起源和概念,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对转化医学的重视,为什么要进行转化医学,以及如何做好转化医学研究。他以药物研究为例,先容了转化医学研究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
关于如何做好转化医学研究,如何获得伟大科学成就,吕凌教授建议要有发散思维,包括理性与感性思维。然后将发散思维转化到艺术进而转化到美学。此外还要有无畏的实验精神和范式转变。
吕凌教授以自身为例,先容科研起步的两个重要信条:敢想(没有不可能)、敢做(撸起袖子加油干)。并分享了医学创新的三个层次建议,第一层次像骆驼一样埋头苦干,按照文献思路开展科研研究。累积一定程度,到了第二层次像狮子一样英勇独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课题并开展。最高层次是婴儿状态,踏踏实实把细胞实验等基础研究做好,然后应用到临床,为临床服务。总结来说,医学创新的第一层次是做人,要有源自内心强大力量的教养和突破思维障碍让自己强大起来的认知。第二层次是做事,要有发散性思维、无畏的实验精神和范式转变。第三层次是依靠内心平静的悟道。转化医学一定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关于转化医学的精神,吕凌教授表示转化医学精神即“三文鱼精神”,大海里的三文鱼在海里生活四到五年就开始往上游走,途中随时有危险,随时准备跳跃,游到上游湖面时,精疲力尽,变体通红。三文鱼像转化医学,大海里的三文鱼像临床医生,看上去很风光,实际的苦楚和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上游的三文鱼单调乏味,重复枯燥的实验。但伟大的发现大多源自简单、枯燥的实验。上游的三文鱼要争取游到大海里,争取转化和应用。而下游的三文鱼争取游到上游,学习临床应用和支撑,实现临床医学的转化和应用,学习理论和常识,临床与基础结合做转化。
最后,吕凌教授以以色列人将学习当作是信仰为典范,先容如何做到坚持,给出建议要学习和坚持学习。学无止境,应活到老学到老,坚持阅读经典文献,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断提高和提升自身的能力。
吕凌教授的讲座使6163银河com青年科研人员受益匪浅。